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平时论文。

选修本课程的本意

  本学期选修这门课程的本意,主要是受到了近几年各类“版权风波”、“碰瓷官司”等在各大社交媒体的舆论发酵与热度讨论的影响,特别是娱乐行业。泛娱乐化的趋势,将电影电视行业的门槛降低,各个视频网站上网络剧、网络大电影层出不穷,各大影视公司、各地方电视台也以极高频次在产出影视剧、综艺节目。以一部四十五集的电视剧为例,热播剧的节奏通常为日更两集,周更十集以上,那么四周左右至五周的时间就将是一部电视剧的完整周期。这对于影视行业来讲,创作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中国的影视剧产业链在原创剧本方面似乎存在不小的问题,那么如此庞大的市场该由谁来填空呢?同理,现在的综艺节目,为了保持观众的新鲜度,为了让观众对于某个电视台或者某个视频网站产生依赖,大多的节目会采用季播形式,以一个季度十二集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进行黄金档的轮播;而老牌综艺节目,为了不让观众产生倦怠感及重复性带来的厌恶心理,也会增设季播板块进行节目结构及内容的变化,或者说,最最基本,节目制作组会想方设法根据遗忘曲线变幻环节的主体内容,但真的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不断地迸发出来吗?

  于是乎,现在几乎所有的影视剧都是IP剧(即知识产权剧,主要指影视剧剧本是通过著作权的授予来进行二度创作等行为)。在IP剧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流程的时候,时常听闻某剧的元素涉嫌抄袭某部文学作品的设定或具体情节,而原作者的维权或其粉丝展开的舆论引导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又如近期大火电影《少年的你》购买了原作《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的版权,但原作本身却被网友指出存在“融梗” (网络文学界新造词,即将其它多件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的原创精彩情节、独家情节或元素等融合在自己“原创”作品当中)行为,原作者被人诟病、口碑极差,但在法律上却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还影响到了电影的口碑与风评。另外,在综艺界,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大火的港台综艺,在历史发展中,一度成为亚洲甚至世界各国模仿的对象。而现今,韩国综艺及艺人培养模式大火,大量资本涌入,中国大陆部分娱乐公司或电视台争相模仿在他国已经名声大噪或有所成就的节目及栏目。与几十年前的宽容度不同的是,现今电视观众或网民,十分重视所谓“版权”的因素,互联网的普及也让观众更多的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节目,因而时常出现综艺节目因为版权问题而产生的争议。更有部分节目,受到因“版权”而由观众自发产生的抵制,导致收入惨淡。

  写到这里,相信老师已经大致明白我选修本课程的本意了,也是我原本想要从这门课上了解和学习的内容。虽然我本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但个人兴趣使我特别关注娱乐产业的动态,我也曾想过是否以后有机会进入电视或演出相关行业进行一些实习等工作。从先前我描述的我所看到的行业现象以及所产生的疑问,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创作类行业,特别是现今的娱乐行业,知识产权法是否有完善的标准、条款等保障创作者的利益;二,当创作者利益或权利受到侵犯,作品遭到疑似剽窃、抄袭等情况,是否有确定的标准对所受到的侵犯进行量化的评估,与之对应的对侵权者者做出相应的制裁;三,如果本身作品内容并不涉及到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犯,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大众以及观众进行声明,是否有权威机构能够出具具有说服力的说明或文件。

  希望以后能有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者是有其他专业学生旁听专业课的机会,能够解决我的疑问。

课程学习的收获

  即便我并没有在这几周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收获我想要了解的内容,但是依然对我有很多启发和对于知识产权的入门级的帮助。对于理工类的学生来说,我们经常接触的词汇是“创新”——创造新事物,而鲜提“知识创新”一词。“知识创新”的定义对于我理解“知识产权”有很大帮助。在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前,对于“知识产权”的“权”字,我毫无概念,我可能只知晓“版权”,甚至不清楚专利实际是“专利权”。而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我国知识产权大家族的四大件(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四小件(商号权、植物新品种权、布图设计权、与反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

  其实在高中参加科创类竞赛的时候,有接触过一些“专利权”相关的内容,但整个学校的科创竞赛团队的流程都相对机械化、对于学校而言也相对成熟,因此很难给予我相关的经验。而到了大学,一切学术流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于专利申请所必备的条件、专利的种类的了解,对于我之后可能需要得到认证的学术成果是有极大帮助的。前不久我了解到大四的学长准备的保研材料,其中的专利会有所加分,还有软件著作权也能在学术成果上有所加分。这让我清楚认识到,知识产权不仅仅是法学学生需要了解、学习的内容,它对于整个社会的知识整合、认证等都有极大的作用,也大量行业中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标权”,一个很匹配我儿时兴趣爱好的知识产权学习内容,其实现在也是。我比较喜欢进行一些业余平面设计,以往特别痴迷的就是Logo设计。从小到大也应该不专业地设计了不下五十个Logo图案,也幻想过某一天自己可能进行一些创新创业,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商标权”的学习,让我初步明白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商标,特别是防卫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也一下解答了我曾经在“天眼查”等类似网站上看到的一些知名公司注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商标的实际用途,也明确了它们的作用,更了解了商标的保护其实可以延伸到很远,而非仅限一个名称、一个图案,也提醒自己假使遇见疑似会产生商标侵权行为时,不要投机取巧,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课程感想

  本学期除了这节选修课,我另外的一节选修课也是法学院开设的有关刑法的内容。两门课程的学习,一下把我和法律法规的距离拉近了,也让我意识到其实法律法规就在我们身边。我也有了新的认知,法律应该是工具,是维护个人、团体利益权利的有效工具。“法盲”是非常可怕的,不仅会导致自己不自觉触碰法律的边界,更重要的是当你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你并不清楚有什么渠道可以保护自己和自己的作品,本来可以挽回的损失,可能就因为在法律方面的无知而白白浪费了机会。

  课程会在成绩落定的那一刻结束,但我想,我应该在未来会根据自己的学术需求、兴趣需求,在知识产权方面做更多的了解。如果老师有推荐的知识产权科普读物,或者是非专业人士的学习渠道,我很希望能听到老师的推荐。